身為一名自閉症兒童的家長,從懷疑、確診到面對,內心的煎熬、掙扎、挫折,不是其他人說理解就真正可以理解的。
那身為一位自閉症成人的家長呢?在經歷了漫長、反覆、一次又一次的療育、訓練、教育後,孩子大了,家長老了,然後接下來,怎麼辦?
小鄭是一個自閉症成人,到機構時已20多歲,有工作、可以靠自己能力的成人,外表乾乾淨淨、彬彬有禮,乍看之下,跟一般人沒有什麼不一樣。
然而,當跟他接觸之後,撇除了正常的打招呼外,小鄭無法和他人深入聊天,做事一板一眼,動作又慢,有些不瞭解的同事,漸漸覺得他是故意的,因此,常常對他大罵、發火,認為他偷懶、不認真,到處抱怨小鄭。所以久而久之,大家對他的印象慢慢地變差,也越來越沒耐性。因此,小鄭便想換另一個離家近的穩定工作,但在準備就職考試的過程中,卻很焦慮、睡不好,因此,媽媽帶小鄭到永春接受訓練。
根據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(DSM-5),自閉症有三大特徵,包括:
- 社交能力發展障礙
- 溝通能力障礙
- 重複刻板及有限行為、興趣、和活動模式
當然,他們也可能有感統方面的失常,例如:對特定的聲音、光線、味道或觸摸的反應過度或是沒有感覺,或是情緒表現異常,容易情緒起伏大,突然大哭、大笑、大叫或大發脾氣。
小鄭對於痛的感覺特別不敏感,常常要到傷口見骨,才有感覺,因此,從小家人就很擔心孩子因為感覺輸入不足,無法意識到危險,無法保護自己。敏感加上笨拙讓他們對於突發的狀況,無從應對,透過感統【頸背收縮】運動訓練,可以讓內耳前庭三對半規管引導前額葉理性大腦皮質,發展出充分的理性腦神經通道,抑制身體感官延伸到大腦的過度敏感。在重新經歷頸背肌肉強力收縮的俯臥伸張姿勢(本體感受器官)後,能提供內耳前庭系統較強烈的刺激、抑制和調節三對半規管平衡系統對身體所有器官的方向感、力道感和輕重感,以產生大腦中精緻的身體形象、手眼協調靈巧,和眼耳、皮膚觸覺的不過度敏感,達到改善衝動,情緒變得更有伸縮性,提升協調的靈敏度。
值得鼓勵的是,小鄭雖然不擅表達,但想幫助自己的動機強烈,很願意配合訓練師的建議,一步一步跟著努力,即使很累或很吃力,也從不抱怨。雖然,偶爾遇到某些狀況還是會固著在自己的情緒中,也還是不擅表達,但慢慢地,他的體力開始進步,對於身上的傷口也開始有感覺,表情比以往放鬆許多,睡眠品質也變得比較好。
到目前為止,自閉症仍是一個無法完全痊癒的症狀,但大腦的神經是有可塑性的,只要刺激,就能有所改變,感統運動訓練都是在協助個案減低敏感,改善固執性,增加彈性,並適當地解讀及回應外界訊息。所以,只要願意,永春會一直陪著一起努力、一起加油!!
★一對一對談諮詢★
★洽詢預約專線:
02-2550-2243/0988-619-507
★永春親師互動LINE專線:https://page.line.me/hzv7375x
★LINE@官方帳號ID:【@hzv7375x】
★專業訓練基地:台北市長安西路106號5樓之2
(靠近台北火車站、台北轉運站、京站時尚廣場,走路5分鐘即可到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