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案模樣
小信,今年17歲,由母親陪同到永春進行評估,長得高高壯壯的,看起來很沉默、眼神不與人接觸。來求助的原因是孩子不願意上學,從國內學校到國外,都唸不下去,目前已被退學。可是孩子毫不在乎,媽媽求助過許多機構及醫療院所,但一直無法改善孩子的狀況,經由朋友的介紹,回國後尋求永春的協助。
小信的問題其實在很小就已經發生。媽媽說孩子小時候很害羞、不敢說話,常被同學取笑是啞巴,手腳不靈活,因此不愛動,無法控制自己,常常會不小心尿濕褲子。由於帶班的幼稚園老師,教導方式比較嚴厲,老是用言語諷刺他,所以媽媽認為孩子可能因此信心受挫,決定讓孩子接受心理治療。到了國中三年級,依舊不適應台灣的教育制度,媽媽決定帶著孩子出國,希望能得到較愉快的求學經驗。
問題不會隨著孩子長大而改善
沒想到即使到了國外,問題仍然存在。媽媽描述說小信對於天氣的變化很敏感,天氣未冷先冷,未熱先熱;洗澡時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,一罐 500cc的洗髮精或沐浴乳,10天就會被他用完;上廁所也需要一個小時,一大包衛生紙只能用兩次,擦屁股會擦到流血為止;會一直用手捲自己的頭髮;對運動完全提不起興趣,只喜歡躲在家裡;沒有時間觀念、沒有目標,對生活毫無動機。媽媽在國外也尋求了許多心理治療,但都沒有太多幫助。
幼兒階段生理影響大於心理
其實孩子的問題從小就已經明顯的被觀察到了,因為觸覺敏感導致的害羞、對天氣冷熱反應明顯,與人互動困難;加上嚴重的運用障礙所造成的笨手笨腳、不愛運動、自信心不足等;由於小時候母親所尋求的求助管道一直是心理重於生理,因此孩子的問題從來沒有獲得正確的解決;所以就會看到小時候敏感,長大後還是一樣;小時候笨拙,長大後還是不協調。最大的問題是,母親不了解,很多孩子的問題是來自生理因素,而非心理。
家長的態度影響孩子的進步
美國曾經做過一項研究,發現兒童感覺統合失常的比例有50%左右,到了成人階段也還有13%以上的比例,這顯示成人也會有感覺統合失常的問題。所以,當父母陪同孩子來做評估時,我們除了觀察孩子,也會留心父母的應對。小信的觸覺防禦嚴重,其實媽媽也很敏感。從一進機構,就一直抱持防衛、質疑的態度,當醫師從生理層面及肢體測試上,仔細解釋行為背後的原因時,媽媽一直在否認、辯解,請孩子做多元智慧評量,孩子自評的相對優勢是在空間及語言,但得分偏低,顯示出孩子自信不足或對自我的認知不夠;實際進行感統運動,雖然長得高壯,但明顯看到大肌肉張力及四肢協調不佳,因此顯得笨拙;也因為做不好所以表現出拒絕、不配合,媽媽在一旁也想不出方法來帶動他,這也顯示媽媽有某些程度的運用障礙,孩子沒有動機,媽媽也沒表現出接納、正視孩子問題,願意嘗試使用新方法的態度。當然,最後的結果就是不了了之。
藉由這個完整的例子,可以看到,孩子的失常問題應先從生理層面優先處理,再適時加入行為改變技巧,才能讓問題獲得最大的改善。
★洽詢預約專線:
02-2550-2243/0988-619-507
★永春親師互動LINE專線:https://page.line.me/hzv7375x
★專業訓練基地:台北市長安西路106號5樓之2
(靠近台北火車站、台北轉運站、京站時尚廣場,走路5分鐘即可到達)